正在阅读:技术资金双重夹击 土壤修复蹒跚起步
资讯中心


技术资金双重夹击 土壤修复蹒跚起步

2016-04-12 08:24:27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固废处理阅读量:52237

导读:“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检测技术,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这样评价土壤修复领域的现状。
  【中国环保在线 固废处理守住土壤污染防治的红线,就是守住公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环保六大重点工作之一。然而,即使前景看好,但土壤修复却依旧任重道远。

  
  技术资金双重夹击 土壤修复蹒跚起步
  
  土壤污染,即工业和城市废物、化肥、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等物质进入土壤,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组成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正常发育和产品质量的情况。污染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以较快速度发展,一些消耗高、污染重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也产生了大量有害废物,污染了土壤及地下水,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透露,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总的来说,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更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是土壤修复产业面临的大问题。”环境商会副秘书长马辉这样评价土壤修复领域的现状。
  
  目前土壤污染问题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2016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实施“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明确的各项任务,并出台实施“土十条”。
  
  环保企业董事长刘正军则表示,“大气十条”、“水十条”两个文件出台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水十条”出台后,流域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明显加快。“土十条”的编制经历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多部委的反复协商沟通,出台时机已经成熟。“2011年约有20多家企业从事土壤修复业务,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0家左右,到2015年则增长至900家以上。”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称。
  
  据了解,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出现技术能力有显著优势的公司。“不过,行业内的主要项目签约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公司手中,主要参与土壤修复的企业包括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北京建工、博世科、东江环保、铁汉生态等。”券商研究员邓勇表示。
  
  “目前土壤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30%以上。因此,国内土壤修复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业界资深人士李俊松说。
  
  难过技术关卡

  
  近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大量旧有工业企业用地开始作为房地产开发,这使得土壤污染所导致的人体健康、居住安全问题重新得到公众重视。不过要证明土壤受到污染并不容易。
  
  首先,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遮蔽性。为了找到土壤被污染的直接证据,有时候为了拍到一张污染现场的照片,我们可能要花几千元;为了证明一个地方有污染,可能得投入上百万元进行研究,而且要用高精度的分析设备和技术进行检测。其次,土壤污染还存在滞后的特点,不容易被发现,隐患不断地扩大。再者,土壤污染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像水或大气污染,一排放出来就可以检测出是否超标。
  
  另外,土壤污染还与水污染、大气污染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比如,除非污染物本身在环境中能够降解,否则一场大雨或其他原因,空气中的污染物就会回到土壤中。
  
  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不仅仅缺钱,也面临修复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客观地判断,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储备和技术人才都不很充足,即便是投入大量资金,也会因为技术不完善而导致受污染的土地难以修复。我国某个省投资二十几个亿元,媒体跟踪时发现,钱没花出去或者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前的修复技术并不能够满足土壤修复工程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所使用的技术,基本上由国外引进,国外技术大致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但是,土壤污染则不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土壤污染存在巨大的空间差异,导致我国的土壤修复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工程技术,即便是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地块,所用的修复工程技术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资金缺口能寄望于谁
  
  此外,治理10公顷的工业污染土地你知道需要多少钱吗?有数据显示,以美国治理污染的经验看,净化这块相当于天安门广场四分之一面积大小的土地,需要的治理成本是3亿多元人民币。
  
  那么治理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污染土地呢?中国的土壤污染包括农业耕地污染、城市棕色地块污染以及矿区土壤污染。2014年4月,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具体到耕地,中国就有333.33万公顷耕地因遭受污染而不宜耕种。
  
  按照上述数据计算的话,若完成全国污染土地治理,所需资金将非常惊人。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蓝虹2014年曾撰文指出,耕地土壤污染修复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仅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农业耕地而言,即使采取土壤修复成本低的植物修复法,每公顷的修复成本也将达到30万元,耕地修复所需资金总额将高达6万亿元。除了农业耕地,城市棕色地块和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也都耗资巨大。根据《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为300亿元,我国土壤修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上述数据还都是保守的估算。如果按照严格的治理标准,有些专家认为,若完成全国污染土地治理,所需资金将超过数十万亿元。
  
  如此高的治理资金来自哪里呢?此前某媒体曾报道称,在资金筹集方面,“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取之于土,用之于土”。
  
  对次,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并不靠谱”。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明确指出,出台这样的政策的可能性很小。他解释说,原因在于土地出让收益归地方政府,中国的财税体系是百分之七八十跟经济活动有关的税收归中央,地方现在主要靠土地收入。
  
  “因此在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拿出10%的土地出让收益只是建议,能不能进入土十条还不一定。”薛涛说。
  
  (本文综合中国证券报、界面新闻、南方周末、新华网报道)
我要评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