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发改委、住建部日前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品质的城市群。
——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空间开发管制和环境分区控制制度全面建立,建设用地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开发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面积占比稳定在15%以上,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总体格局。
——高附加值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优势制造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和生态格局全面建立。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建成,省际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体化、多层次、功能复合的区域生态网络基本形14成,江河湖海、丘陵山地等多元化生态要素得到有效保护。
优美环境是城市群发展的根本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规划》内涵丰富。诚如规划提到,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之前中央已提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不开发,城市群规划必然与这个理念衔接。从长三角内部来看,环太湖的生态环境保护也一直是重中之重,规划很好地呼应了这一点。”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张学良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大城市功能完善等是一个发达城市群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要素。“《规划》中提到的‘要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这一说法,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来说可谓切中要害。放眼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那些城市群,优美的生态环境都是其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和重要表征。”陈耀说。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黄锦楼则认为,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这就要求长三角城市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态保护支撑体系。他解释说,“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大概在6000万—8000万,如此庞大的人口基础应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支撑,因为有人才有城,才有市场和产业。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产能过剩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把以人为本当做生态保护的前提,这就要求在这一区域发展生态产业,由原来的产品型经济转变成为服务型经济。”
大投入带来大改善
众所周知,长三角,我国经济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百年工业发展欠下的环境债,要在这代人手中开始还。生态修复工程需要大投入,为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在2000年至今的15年里,上海滚动实施了5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安排项目1183项,投入资金约3200亿元。上,将环保投入占同年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业内专家一直呼吁将我国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至3%,而上海的这一比重始终保持在3%左右。
舍得投入大笔真金白银的不只是上海。2007年太湖暴发大面积水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从这年起,江苏省每年安排资金20亿元用于太湖治理。截至2013年底,江苏实施方案中要求到2020年完成的总投资1083.1亿元、1602个项目,已完成投资1060亿元、1450个项目。
为了实现“不向太湖排一滴污水”的目标,浙江湖州也实施了总投资近100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245公里的垃圾河、259公里的黑臭河进行集中整治:包括累计投入20多亿元,清除太湖水面养殖围网,关闭涉污企业,实现了工业污染零排放;投入近6亿元,拆除24条水上餐饮船,每年减少直排太湖污水10余万吨等。昔日“到了湖州不见湖”的尴尬成为了历史,湖州也由此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地级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1年,安徽合肥全面启动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拉开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幕。工程投资超千亿元,分3期实施,项目规格之高、数量之多、影响之广,。2014年,巢湖流域获批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经过持续投入和治理,全流域在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农业结构调整与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已初显成效,巢湖水质逐步好转。
天然气、核电将成长三角能源重点工程
与此同时,天然气、核电等能源项目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未来的重点能源工程。
《规划》要求,长三角城市群需要“提高能源保障水平”,这具体通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加快能源利用方式变革”等三个方面来实现。《规划》显示,在能源生产项目方面,推进舟山、上海(扩建、二期)、宁波(二期)等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在苏北沿海、浙江沿海等地区布局核电,推进三门核电二期、三期和象山核电一期项目建设。
在苏北沿海地区、上海的浅近海、浙江陆上及浅近海布局风电;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布局屋顶光伏发电,建设安吉长龙、宁海、缙云、绩溪、宁国等抽水蓄能电站炼油。
此外,建设中石油中俄东线江苏段(含过江通道、中石化青宁线及滨海LNG外输管线);在芜湖开展内河LNG接收站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宁波—台州—温州和金华—丽水—温州天然气管网,推进如东—海门—崇明过江、冀宁联络线徐州—皖北、金湖—天长等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加快浙沪、苏沪、浙苏、浙皖、浙闽、浙赣天然气联络线建设,谋划建设豫皖、苏皖天然气联络线;加快形成并完善环太湖天然气管网,完善苏中、苏北天然气管网,安徽“三纵四横一环”省级主干管网,推进金坛大型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扩建上海5号沟应急事故站等。
另据公开资料,作为中国经济具活力、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吸纳外来人口多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本文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环境报、中国经济网、财经)


环保在线APP
环保在线手机站
环保在线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放

回放
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