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目前,长沙已有十个街道(57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计划明年扩大试点范围。期间,生活垃圾将分为餐厨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大类进行回收。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积极促进有关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规范的出台,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流程。
 
  生活垃圾分类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12月26日,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观摩调度会。据悉,长沙已有十个街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计划明年扩大试点范围,力争2020年至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
 
  【现状】
 
  全市生活垃圾年增10% 传统填埋方式现瓶颈
 
  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据了解,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日均产生量为7000多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置场已不堪重负,传统填埋方式瓶颈凸显。
 
  “过去,我们将各类垃圾混合收集,这样看似简单易行,却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长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胡刚介绍,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迫在眉睫,不仅将减少环卫系统垃圾处置量,也是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手段。
 
  其实,早在16年前,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等城市就启动“城市垃圾分类”试点,不过,根据城管部门前期调研,目前这些试点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分类标准不一,而清运、中转和终端处理环节缺乏相应配套。“垃圾回收、中转、处置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处理链条,需要我们在推动垃圾分类试点中系统施策。”胡刚说。
 
  【试点】
 
  57个社区开展试点  生活垃圾分四大类回收
 
  据了解,10月13日,长沙城管部门已经召开了全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会议,明确了2016年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10个街道(镇)57个社区。试点期间,生活垃圾将分为餐厨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大类进行回收。其中,居民区、菜市场将试点以干湿垃圾“两分类”为基础可“N类扩展”的回收模式;商业区、宾馆酒店、文教区和办公区则将试点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四分类”模式。
 
  开福区清水塘街道是长沙城区今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10个街道(镇)之一。试点开展后,清水塘街道一中宿舍小区入口新增了一处专门回收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综合收集点。收集点采用全封闭式设计,不同模块标注有不同回收物图样,同时,收集点还特地设置了一块标识牌,详细列举出了居民家中常见的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种类和分类回收方式。小区内老式垃圾桶也已被不同颜色的分类收集桶替代,其中蓝色为可回收物,红色为有害垃圾,绿色为餐厨垃圾(湿垃圾),黑色为其他垃圾(干垃圾)。此外,每户居民家中还配备了餐厨垃圾专用收集桶,桶内有专门的沥水装置,便于市民处理。
 
  据悉,分类后,餐厨垃圾将由专用密闭容器收集至指定地点,再由联合餐厨垃圾公司定时清运、再利用;可回收物则将由专用容器收集,由物资回收中心和环卫部门定时收集、处理;有害垃圾将被运往危险废物处理厂等。
 
  【计划】
 
  打造样板小区  明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在观摩清水塘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后,长沙随即召开了工作调度会议,长沙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邓鹏宇要求,要以此为基准,在推广创新方法和模式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出一批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
 
  根据此前的计划,今年至2017年为试点期,2018年至2020年为试点推广期,2020年至2025年长沙将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广期。邓鹏宇表示:“今年要总结好试点经验,明年进一步扩大试点。之前计划用10年初步建立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同步配套完成新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综合园区建设,目前看来,要提前,会提前。”
 
  邓鹏宇表示,接下来还将积极促进有关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规范的出台,统一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流程,督促各区加快完善工作方案,全市范围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长沙城管部门正积极促进《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未来,长沙城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将再添法律法规保障。
 
  链接:10个试点街道
 
  芙蓉区:荷花园街道、东岸街道;天心区:文源街道、青园街道;岳麓区:咸嘉湖街道、望岳街道;开福区:清水塘街道、秀峰街道;雨花区:东塘街道、跳马镇。
 
  (原标题:长沙57社区试水生活垃圾分四类回收 明年扩大试点范围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