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行业动态】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印发了《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其中提到: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超过2.8万亿元;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到2020年,环境治理市场全面开放,基本建立环境信用体系。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在第十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上表示,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环保投资将超过6万亿元。
红海与蓝海并存
赵华林表示,近年来环保产业保持着较高的年增长率。随着严格环保法规实施以及部分行业增速放缓,环保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出现爆发式增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教研所所长常杪指出,环保产业细分领域众多,伴随着环境治理领域不断拓展,环保产业将快速增长。各类资本的进入,令环保行业呈现“红海”与“蓝海”并存的局面。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常杪表示,随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延伸,PPP模式的普及,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市场进入门槛不断增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竞争中的优势凸显。
常杪表示,拥有资本优势、渠道优势或特定行业专业优势的非传统环保领域企业开始以参股、并购等形式进入环保产业,央企和大型国企进入明显提速。在流域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农村污水连片整治等诸多细分领域,均可见央企、国企身影。其中,中国电建、葛洲坝等在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领域占有重要份额。首钢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煤集团、国电集团等大型传统行业巨头,在各自行业背景下的细分领域拓展体系之外的环保市场。
从目前情况看,环保领域仍存在许多有待开发的蓝海市场。与会专家表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治理、土壤修复等领域市场不断受到企业重视。这些领域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各路技术正在分割市场。
产业集中度提升
常杪表示,环保领域对“小而美”的中小企业并购呈加速趋势,间的强强联合将不断出现。目前国内环保企业超过3万家,上市环保企业不足50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环保产业的结构性重组将加剧。
聚光科技董事长叶华俊表示,公司近年来进行了多次并购。在VOC治理领域,并购了摩威泰迪科技公司等企业;并购东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智慧水利领域;为拓展污水治理领域业务,并购了三峡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等。
常杪表示,通过并购,相关企业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综合解决服务商;通过并购等模式实现异地扩张,在特定区域或全国范围拓展核心业务;非环保企业通过跨界并购进军环保领域等。
天翔环境负责人表示,2014年以来,公司在海外进行了数次较大的并购,海外并购主要关注并购标的的技术、品牌效应、管理优势等。
盈峰环境执行副总裁孙涛表示,控股股东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盈峰控股”)联合其他三家机构联合出资116亿元收购了中联重科环境板块,受让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80%的股权。其中,盈峰控股作为收购牵头方,出资74亿元收购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51%控股权。此外,盈峰环境先后并购了宇星科技公司,布局大数据;收购大盛环球公司等企业,布局城镇、农村污水处理及生态修复业务。
原标题:环保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