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媒体导读】构建城市系统的综合性水处理体系,增加城市的集水、蓄水、渗水、净水弹性能力已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刻不容缓的事情。“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恰为城市的水处理问题提供了生态建构模式,帮助城市获得综合效益。
海绵城市巧做生态大文章 都市水生态发展寻得捷径
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水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水的问题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就是要统筹解决内涝、城市面源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的效益。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是城市发展的模式,从水出发,但不是就水论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水泥街道的建成,我们的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硬”,不会呼吸了。虽然有绿地,但绿地大多是隔开的,虽然好看,但并不一定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生态的理念。这可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大效益。
第二,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污染物有一定降解作用。城市越来越大,有些问题,一般性的工程解决不了,比如说城市的面源水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不能把这些污水都排到污水厂去,这样工程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城市的水体要保持长期稳定改善是艰巨的工作,必须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没有海绵城市的支撑,仅靠排污工程,即使当年能够实现“不黑不臭”,也保持不了,因为城市治理水污染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不能仅仅靠一两项工程项目解决。所以,海绵城市的效益是综合效益,终是城市的整体效益。
第三,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一般性的经济效益。我们很长时间绿化都强调的是绿化,草皮不是自己长的,都是贴上去的,这本身都不是生态的作用。海绵城市也要做绿化,不过绿化方式要改一改,可能做很自然的绿化,用更生态的方式而不是更美观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海绵城市反而是省钱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有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海绵城市,有人却认为海绵城市无所不能,夸大了海绵城市在防洪排涝方面的作用,以至于一下大暴雨,就会有人诟病海绵城市没有用。其实,海绵城市建设仅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众多方法之一,况且一个城市排水问题的复杂性远非一个工程就可以解决,看待这些问题需要客观。
当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比如,建设中不仅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相结合。不要为了做海绵城市而做,应该跨学科交流,需要园林、水利、气象水文、市政部门等广泛参与。(作者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院长)
原标题:新华网评:海绵城市如何巧做生态大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