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地热资源如何“精细化”利用?管理和技术是关键
资讯中心


地热资源如何“精细化”利用?管理和技术是关键

2017-09-07 10:42:23来源:科学网 贡晓丽 编辑:Leven 关键词:地热能新能源设备清洁能源阅读量:26938

导读:2017年1月,我国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给地热和地源热泵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我国刚刚发布了《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业内专家提醒,目前地热产业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浅层低热能开采效率,如何面对各种技术挑战。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多数业界人士对地热市场的未来仍是信心十足。
 
  “由于地热热水水位急剧下降,现在北京、天津都已经得到政府的明确指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不再开展新的地热项目。”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能源处处长李宁波在近日于东营举办的海利丰·2017第九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表示。
 
  “如果地热水的水位逐年持续下降,将来就是无能可采、无能可用。但是这种情况现在仍然存在,而且还在发生。”李宁波说。
 
  2017年1月,我国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给地热和地源热泵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虽然机会已来,但地热产业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拥有大量成功地源热泵项目案例的同时,不成功的案例同样并不鲜见?地热水如何全部回灌?新兴行业如何抱团取暖?这也是与会专家与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尾水回灌是手段而非目的
 
  位于北京的北苑家园,是北京大的地热供暖社区项目,截至目前运行已超过10年,依然稳定。“为什么这个社区的地热项目可持续,就是把所有的水回灌了。”李宁波说,经过十多年的监测,该地区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量均没有变化,“这说明只要能够保证回灌,地热3.0模式是可持续的”。
 
  如何提高浅层低热能开采效率,在资源可恢复的强度范围内开发利用?这直接影响着行业的推广应用。开采程度决定着资源的平衡问题,浅层地热的成因机理、传热机理、模型模拟的研究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运行非常重要。
 
  “地下的热来源、热交换、热恢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很多地方也还没有研究透。”李宁波坦言。
 
  要做到地热项目可持续,地热尾水要100%回灌。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对此并不完全同意。
 
  “各个地方的地质条件不一样,砂岩回灌就是难题,有的地方有时候确实做不到100%回灌。”但郑克棪认为这并没有关系,“回灌是措施、手段,并不是目的。”
 
  郑克棪表示,要将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如果需要多次过滤、加压回灌,那么所用的设备、电力,这些成本开销比抽出来热水用的热量花费还高,回灌要花更多的钱,显然从经济条件考虑是不合适的。
 
  究竟可以留多少热水不回灌,就能保证地下水位平衡又能利用地热水的价值?郑克棪表示,这还需要更多的模拟。
 
  “细节决定成败”
 
  除了对资源本身的理论研究,单从地源热泵这方面考虑,也有诸多问题待解。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暖通设计总工程师伍小亭认为,所谓“不成功”的地源热泵项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次能源效率接近甚至低于常规系统,没能实现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初衷;尽管一次能源效率高于常规系统,但增量成本过高,节能回报年限过长,甚至超过法定的财务测算年限,造成项目不具有财务生存力;系统性能稳定性不佳,表现为系统投入使用几年后,其能力衰减明显,甚至影响正常使用,需再次投资改造。
 
  同时,伍小亭也提出了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细节决定成败”,通过精细化设计,做到“确实节能、收益可期、稳定”。
 
  伍小亭认为,“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设计模式由处方式转变为性能化(变措施导向为目标导向);设计方法由“对标”转变为优化分析下的“基本合标”(模拟分析贯穿始终);重视对末端需求的研究,比如负荷、二次能源品位、运行规律、保障率等;对“源”的勘察与分析,如能力(强度、分布、长期热储)、品位(设计取值的确定、运行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基于多方案比选的技术路线制定,采用单一热泵系统还是复合型热泵系统?需要蓄能还是非蓄能?这些都可在好好比较后选出优方案。
 
  此外,还要开展作以系统能效为目标的设计参数研究,如综合源侧、输配、用户侧末端等;基于增量投资回收年限系统配置,如优化调峰、蓄能的容量与参数;在设计阶段即考虑运行调节策略,使其作为设计的导入条件,避免系统实施后不具备正确运行调节的硬件环境。
 
  资源是硬道理
 
  “我们现在开采的多是常规地热能,温度高于25℃,以地热流体(水+蒸汽)的形式出现,埋藏深度一般在3000米以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说。
 
  由于很多地热项目已经超过3000米,庞忠和建议,或许可以将“中深层”的深度定义从3000米调整到4000米,“4000以下干脆叫超深层,这个地热能可以跟干热岩的概念差不多”。
 
  资源是硬道理。然而,要高品位资源就要有深度,深度大面对的各种技术挑战就更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在《有关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提出,若一个地区对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要求很大,但又找不出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合适热储,那就必须考虑对天然热储进行人工改造,以满足该地区的能源需求。但深钻与水力压裂技术也是解决这一问题面临的两大技术难点,同时成本极高、资金回收期长、投入产出比低等问题也需要提前考虑。目前比较成功的改造案例都是在现有水热系统的深部或者外围去做的改造。
 
  庞忠和指出,地热利用项目能不能做,需要靠资源说话,做得好与坏,由管理和技术决定。地热系统的品质分析可以采用五要素法:热源,维持地热系统的热量补给源;水源,维持流体循环的水源;通道,地热流体循环的高渗透性构造;储层,地热流体储集层;盖层,减缓地热系统热量散失的隔热层。
 
  干热岩开发技术仍然属于世界性的难题,上通用的干热岩开发技术是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指出,该系统关键技术有选区选址、系统描述和设计、成井、人工热储、系统运行等。“现在我们并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要开发利用干热岩,挑战仍然很大。”
 
  尽管困难重重,曹耀峰仍然对干热岩利用充满信心,“2016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比较系统地在深海、深蓝、深空、深地等能够拓展国家战略利益、保证国家战略优势的领域做出了部署,这对干热岩的勘探开发有极大推动作用。”
 
  “将来不管是国土资源部还是科技部,不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项目还是重大工程的形式,一些资金和扶持政策一定会陆续出台,我们也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曹耀峰说。
 
  原标题:地热能开发挑战仍存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三峡国际正式签署西班牙映界光伏电站收购协议

      近日,三峡国际三峡欧洲公司在西班牙与相关方正式签署了关于西班牙映界(Refraction)光伏电站的收购协议。
      光伏清洁能源
      2025-02-08 14:19:33
    • 百川畅银高级管理人员离职

      百川畅银董事会已收到副总经理马峥先生的书面离职报告。马峥先生因其劳动合同到期决定不再续签,不再继续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或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其离职不会影响公司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
      清洁能源储能
      2025-02-08 13:18:01
    • 中国石化与中国节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日,中国石化与中国节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在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
      节能环保清洁能源
      2025-02-08 11:19:40
    • 全国批量商用陆上最大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全容量并网

      全国批量商用陆上最大风力发电机组——内蒙古察右前旗50万千瓦风光发电项目已全容量并网,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2.1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0万吨,可满足近42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风电清洁能源
      2025-02-02 11:12:24
    • 中国电建2项成果入选2024年度国家能源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和《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电建“80米级水深海上风电自升式综合勘测平台”和“水电站大坝北斗安全监测及应急远程控制系统”成功入选。
      海上风电清洁能源
      2025-01-20 09:33:14
    • 中国能建2024年新签合同额14088.76亿元

      中国能建2024年新签合同额14088.76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新签合同额5553.45亿元,约占总合同额39.42%。
      清洁能源光伏
      2025-01-17 13:25:1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