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暴雨连连,城市内涝治理问题在天气影响下难免被人提起,连带着业界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和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前景愈加期待。收集雨水→净化→重归资源属性,一方面是在从源头防污,另一方面也客观增加了淡水资源容量。
话分两头,海水淡化目前也算得上是增加淡化资源的主要途径了。尤其是,在“新能源+海水淡化”,以及海水淡化技术突破连带成本下降的背景下,其主力军的地位更加凸显,沿海城市这种形式更加明显。
很多人都在说,海水淡化行业迎来了“高光时刻”,2019年有点不一般。比如,新建海水淡化规模,很可能会超过近10年来的任何一年。已经有消息表明,2019年海水淡化市场投资额预计达到400多亿元。
毫无疑问,这很大程度归功于技术。如果关注海水淡化行业的各种研究成果的新消息就会发现,整个海淡利用版图正越来越清晰。例如莱斯大学利用太阳能和纳米颗粒净化海水,用廉价的塑料透镜就能将太阳能淡化系统的效率提高50%以上。
再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在海水淡化废弃物转化命题上取得了突破。其可用于生产氢氧化钠、盐酸或者其他化学物质,部分甚至可以回用到海淡工业中。也就是说,海水淡化产业链得到了丰富,经济附加值有望成为更多企业涉足海淡产业的催化剂。
没错,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多年量变正在飞速走向质变,创新出新高度。当下,不少先进的技术开始实际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逐渐产生蝴蝶效应。例如电容去离子技术,不过就在不久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余爱萍教授,联合渥太华大学张子胜教授宣告了“三维有序层级多孔氮化钛”的诞生。
一种新型CDI电极材料,为电容去离子技术更新了一种更高效的CDI非碳电极材料选择。实验证明,新型材料能有效促进离子吸附并降低离子扩散阻力,还表现出了良好的再生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优势明显。
曾有调研机构专门做了统计,截至2018年9月,关于海水淡化的发明专利差不多接近1.5万件,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我国来看,约有4500多件,其中1190多件已经获得授权。
比如太阳能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新型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电磁阻垢设备+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设备等,普遍集中在材料和制备工艺等领域的革新。据了解,在高性能膜、高效能量回收、高压水泵等板块,国内技术仍有欠缺。
不过进步是不容忽视的,就像近几年热度猛地窜上来的“膜法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水处理行业的欢迎。且众所周知,海水淡化产业对反渗透膜的需求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底,反渗透技术应用比例已经超过60%,由此可见一斑。
甚至已经有人预测,在未来的3到5年内,反渗透膜市场要闹“饥荒”,供不应求。虽说有些偏颇,但也证明反渗透膜确实炙手可热,不论是黑臭水体治理带来的红利,还是海水淡化掀起的热度,都意味着反渗透技术确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重点关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