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
《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即对《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61号)进行了修订。
目的:为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普及现阶段公民应具备的生态环境与健康基本理念、知识、行为和技能,动员公众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身体健康,共建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
全篇分为2个部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释义。具体阐述了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三个类别的内容。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所要意识到的几个根本问题是:
1、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
2、环境与健康安全不存在“零风险”。
3、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健康风险。
4、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健康人人有责。
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里重要的几点包括:
1、空气污染对呼吸道、心血管等的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性;海洋污染直接危及海产品供应链。
2、辐射无处不在,但不必谈“核”色变。
3、合理分类和处置生活垃圾。
4、噪声污染干扰正常生活,影响身体健康。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中,能够做到的和掌握的内容。
总的来说,希望每个公民都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环境问题的监督者、绿色生活的践行者。在日常生活中,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有明确的行为要求,鼓励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具体可以分出几个重要的场景:
1、低碳出行
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者公共交通,优先选择节能型汽车或者新能源汽车。
2、绿色消费
外卖少点一双筷子,快递将可回收包装物放入可回收点,购物准备环保购物袋,少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产品,尽量选择绿色耐用品。
3、垃圾分类
主动学习,掌握垃圾分类并且正确投放,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避免有害垃圾随意丢弃。
4、不随意放生,不破坏旅游保护区,不滥食野生动物
5、关注环境信息
6、能识别常见环境警告标志
危险标识(警告标志)的基本形式是黑色等边三角形、顶角向上,标识的背景颜色为黄色,中间图形是黑色。其他一些特殊场所,要注意留意警告字样。
7、居家防护
关注空气质量,重点了解是否适合户外活动;关注降水信息,重点了解危险区域;个人健康防护可根据相关部门的提示,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一旦发生紧急环境污染事件,应按照专业人员指导和相关政府部门指示有序应对,不信谣,不传谣。
8、12369环境举报快、准、全,及时报告清楚事发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