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各行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对于减污降碳的重视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国资、央企、上市企业打头,纷纷公开了一系列“碳中和”规划,大力度投入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研究中。
如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日前透露“双碳”监控关键支撑技术突破和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及成果通过有关部门鉴定。该技术解决了复杂条件下大直径烟道烟气流速测量技术难题,为企业碳排放关键因子库、碳排放价格预测模型和包含“绿色工厂”数据指标库的低碳评价模型。
此前,中国海油就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自2017年起,中国海油就探索建立低碳管理制度体系,陆续制订出台了11个低碳企业标准,创建了“2+7+21”多层次低碳发展评估体系。
据悉,恩平15-1油田正在实施国内首个海上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项目,中国海油正在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化学转化利用。
关于这个海上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项目,计划将海上油田开发伴生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于800米深海底储层,每年封存规模将达到30万吨左右,合计约146万吨。“工程实施后,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或停开近100万辆轿车。”
除了中国海油,还有不少科研机构、集团企业瞄准了CCUS这个技术高地。如国家能源集团也在大力推进CCS/CCUS技术发展,2011年建成了一个10万吨级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和地质封存示范工程,今年又建成了15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项目。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业界一致认为会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技术方案,也是可行性高、经济效益好的减排方式。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攻关进度很快,不过由于起步晚所以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尚需时日。
我国目前已投运或建设中的 CCUS 示范项目约为 40 个,捕集能力 300 万吨 /年,多以石油、煤化工、电力行业小规模的捕集驱油示范为主。但实际上,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 CO2 的工程能力,也正在积极筹备全流程 CCUS 产业集群。
而在碳中和目标下,我国CCUS减排需求到2030年将在0.2亿吨到4.08亿吨之间,2050年为6亿吨到14.5亿吨,2060年为10亿吨到18.2亿吨。其中,火电行业是当前CCUS示范的重点。
而就成本来说,目前我国CCUS示范项目由于整体规模较小,所以成本较高。预计至2030年,CO2捕集成本为90到390元/吨,2060年为20到130元/吨;管道运输成本分别为0.7和0.4元 /( 吨 · km);封存成本则分别为40~50元/吨和20~25元/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