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推动气候投融资和近零碳排放园区“双试点”协同增效,四川四部门联手这样干
资讯中心


推动气候投融资和近零碳排放园区“双试点”协同增效,四川四部门联手这样干

2022-09-30 08:00:00来源:四川生态环境 关键词:近零碳排放园区节能低碳阅读量:11675

导读:近零碳排放园区是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态,以“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为发展方向。
  2022年9月27日,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联合召开四川省气候投融资服务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会议。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吴晓彤,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全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情况,四川天府新区介绍了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进展,天府总部商务区、宜宾三江新区、攀枝花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分享了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安排和项目推进情况。
 
  围绕近零碳排放园区、气候投融资“双试点”协同、融合、增效,本次会议说了什么,释放了哪些信号?
 
  “双试点”落地四川潜力很大
 
  近零碳排放园区是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态,以“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近零碳排放园区、气候投融资在四川实现了“巧遇”。今年8月4日,四川天府新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8月22日,生态环境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正式确定在11个市(州)17家园区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据统计,17家试点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项目涵盖清洁能源、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预计到2025年投资规模达到900亿元左右,产值可达5000亿元左右,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产值有望达2000亿元左右,投融资需求巨大。而气候投融资因应对气候变化而产生,因“双碳”政策行动而加快发展,预计四川2021—2030年气候投融资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年均将超过1000亿元。
 
  “双试点”融合四川基础扎实
 
  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方面,在试点目标设置中明确将“投资融资”作为经验模式探索目标之一;在试点方案编制中,要求强化项目支撑,明确拟建重点项目的建设主体、建设周期、预期碳减排量、投资规模等内容。目前,已制定财政资金奖励政策,建立相关专家库,举办培训活动和研讨会,发布全国首份近零碳排放园区倡议书,强化政策解读和园区试点建设宣传引导。
 
  各试点建设园区高度重视重大项目碳减排支撑作用。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紧扣中央商务公园(CBD)建设,坚持“任务场景化、场景项目化”,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近零碳校园、区域集中供能、智慧能源管理、站城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区将全域划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已实现2户重点企业碳中和,建成储能示范项目2个、能源港1座、重卡换电站3座。攀枝花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围绕“近零碳”愿景,成立近零碳园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项目秘书制,启动水泥磨系统节能降耗、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等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走深走实。
 
  气候投融资试点方面,四川天府新区围绕“2+4+2+1”试点工作思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梳理储备,启动编制气候投融资项目目录和认定标准,推动开发“生态贷”“减碳贷”“绿色建筑贷”等金融产品。在全省范围看,气候投融资也具备扎实基础。比如,设立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组建成都绿色低碳产业投资集团,实施节能降碳项目财政补助,参与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首创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川碳快贴”),创新开发“碳表现跟踪款”“碳足迹挂钩贷”,落地多类型碳资产质押贷款,搭建“天府信用通”“绿蓉融”省级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建设绿色企业库和项目库,开展碳排放等环境信息披露。
 
  据统计,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全省已申报碳减排贷款46.41亿元,对应碳减排量101.35万吨;办理“川碳快贴”76.39亿元,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144.07万吨;绿色贷款余额8382.6亿元,同比增长38.9%;绿色债券余额504.5亿元,同比增长38.89%。“绿蓉融”已上线绿色金融产品131款,入驻金融机构77家,协助企业贷款1075次,发放贷款70.34亿元。
 
  “双试点”起势,四川路径明确
 
  随着“双碳”政策行动纵深推进,亟需以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为契机,将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作为创新发展气候投融资的重要契机、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坚持市场化思维,突出供需、产投、产融结合,“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探索气候投融资路径和模式,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投入和聚集,帮助企业纾困,助推产业强链,加快园区发展。
 
  气候投融资服务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会议明确,要推动纵向、横向联动,以项目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平台,深入实施“绿色金融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气候投融资支持政策。加快组建区域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打造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企业库和金融产品库,征集一批低碳效益显著的项目。分期分批分类开展气候投融资“进园区”活动,搭建供需对接、产投融合作机制。以园区、企业、金融机构为重点,开展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活动。
 
  围绕园区、企业、金融机构三个主体,会议要求各试点建设园区要稳步推动试点建设方案目标任务实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招引和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园区设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国资国企优化投资布局。园区企业要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和节能减污降碳项目建设,精准对接气候投融资和绿色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走出去、沉下去”,加强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推介,强化资金服务保障。
 
  原标题:推动气候投融资和近零碳排放园区“双试点”协同增效,四川四部门联手这样干
我要评论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环保在线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环保商城:

    气浮机曝气机COD测定仪TOC分析仪污水提升器带式压滤机格栅除污机污泥泵潜水搅拌机污泥浓缩机污泥搅拌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高压清洗机油烟净化器板框压滤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气体分析仪烟尘检测仪油雾净化器超声波清洗机泳池水处理设备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hbzhan@vip.qq.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9680
    环保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环保在线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环保在线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环保在线网

    抖音号:hb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环保在线

    公众号:环保在线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环保在线

    快手ID:2537047074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