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3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名单,三峡能源案例《“光伏+治沙”打造“经济绿洲”共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局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绿色低碳发展应用实践》成功入选。

甘肃武威光伏治沙项目位于甘肃省西北武威市中部的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和腾格里沙漠西南缘,沙化土地面积占凉州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是国家第一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之一,将太阳能利用与沙漠化治理结合,因地制宜布局防沙治沙设施,加大设备改造升级和科技创新,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场外灌木林防护、生态效益监测”的四位一体光伏治沙落地模式,构建沙漠能源生态圈。
项目于2023年12月底投产,预计年均发电量约3.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1.7万吨,在防风固沙与水土保持、调节气候与美化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良好效益,成为甘肃省“十四五”新能源规划中“光伏+”多元化发展的有效实践,也是三峡能源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实践。
安徽淮南峡潘光伏电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建设在4800亩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总装机规模15万千瓦,项目于2017年并网发电,截至目前,累计发电量超10亿千瓦时。
项目通过合理布局抑制藻类过快繁殖,在常规发电收益基础上结合“渔光互补”模式发展渔业养殖,实现水体环境改造。自并网以来,项目持续发挥综合性社会效益。每年夏季为电站附近200余名水稻种植户提供生产用水,发挥防汛抗旱应急“蓄水池”作用;为当地400余人次提供就业培训、修建排水渠、卫生室,修建“三峡路”;助力当地水产养殖户增产增收近17万元。
三峡能源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光伏+”产业新模式,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与农林牧渔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不断为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赋能添彩。
供稿 | 三峡能源建设管理分公司 孙柯洋、王丹凤
安徽分公司 张泽尧
责编 | 王亚琼
审核 | 高占辉
原标题:三峡能源2项案例入选2023年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