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目标逐步完善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制定出台200项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应用场景得到显著拓展。
编制要求如下:
(一)基本要求。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的产品种类选取、功能单位或声明单位的确定、系统边界确定、数据收集和质量、分配、清单计算、结果解释、报告及附录等应与国家标准《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保持一致,与国际认可并应用于具体产品种类的方法、标准和指南协调一致,以提高产品碳足迹可比性。
(二)标准框架。应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按照《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规定的框架编制。标准名称统一命名为《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XX产品》。
(三)制修订程序。各标准化委托机构应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广泛吸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教育科研机构、检测及认证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代表参与标准制修订,充分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交叉领域标准制定时,各领域单位应加强合作交流,协同推进标准制修订。团体标准的制定应符合《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要求,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技术审查原则上应达成一致,并按照社会团体规定的程序批准,以社会团体文件形式予以发布。
(四)宣贯实施。鼓励社会团体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团体标准信息。鼓励各标准化研究机构或标准化技术组织免费公开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文本,拓展相关标准信息发布渠道。支持多途径、多方式开展产品碳足迹标准宣传和培训,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在碳排放双控、低碳技术推广等场景应用,提升相关方的标准应用能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