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布局三大领域工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2013-06-04 10:12:06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阅读量:3715
导读:hbzhan内容导读:近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要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100家,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10个。
hbzhan内容导读:近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要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100家,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10个。
规划还设计了全省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包括:节能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垃圾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的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材料、环保服务等。
据测算,2010年四川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产值约500亿元,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而从规划内容来看,四川在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方面“野心勃勃”,其总体目标是要实现“两个翻番”:2015年四川要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年产值则要达到2000亿元以上,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
具体来看,规划明确未来将布局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其中,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工程、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成为此次规划提出的重点工程。
1.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到2015年,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30%左右,产值达到200亿元。
2.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重点发展节能技术,开发半导体照明(LED)、无极灯等绿色照明产品。实施节能灯推广工程,在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学校、城市广场、公共机构、高速公路隧道等重点场所进行照明节能改造,逐步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
3.“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到2015年,力争建成“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3个,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3—4个。
4.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航天航空部件等再制造,实施机床再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再制造产业化等示范工程,建设3—5个省级再制造产业试点项目,打造机械设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5.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攀枝花市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6.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实施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化工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7.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重点实施秸秆发电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到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8.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培育10个省级以上环保产业技术中心。
9.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鼓励在百万人口左右的城市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力争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
10.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到2015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5家以上。到2015年,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
对于规划出台对四川经济产生的影响,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卢阳春认为,甚少会带来三大好处:首先,规划的出台将加快四川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其次,节能环保产业的提速,可以从多方面拉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再次,可以促进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原有产业改造升级,减少环境污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环保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环保在线)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环保在线”,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7759680;邮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