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全面小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表示,全面小康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整体性目标,必须更加注重着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都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当中国经济前进的脚步不断加快,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瓶颈下,小康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时至今日,小康包括“让‘APEC蓝’等能够保持下去”的小康;也包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康……天更蓝、水更清、食物更安全……这些内容,无疑将在“十三五”发展蓝图中有更多体现。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仍然处于负重前行困难期和大有作为关键期,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融合。
从事中国国情研究30载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个通篇贯穿绿色发展理念与举措的五年规划,将会进一步强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十二五”对空气质量的衡量标准还是PM10,“十三五”将会实行PM2.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也表示,“尽管几十年的污染不可能一夜间解决,但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愿景。‘十三五’有望通过更多措施减少碳排放,治污取得快速进展前景可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经典、亲民、务实的话语,为人民所牢记,所各地所践诺。而在老乡们看来,天蓝水清这些基本的环保诉求是小康社会基本的因素。
展望“十三五”,我国将从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角度,更加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力转变、公共服务的持续升级、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道路的形成和确立,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数将不断提升。
正所谓:无环保,不小康。
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常态前提下的小康,是一道历史考题,更是一道时代命题。中国人为之思索了数千年、奋斗了上百年,却从未像今天这般如此之近。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环保在线APP
环保在线手机站
环保在线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回放

回放
回放